《唐诗三百首》沈佺期


【作者简介】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排行三,故人称沈三,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曾授协律郎,后迁通事舍人。圣历中,预修《三教珠英》。长安元年(701),迁考功员外郎,再迁给事中。中宗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宫廷政变,中宗复位,诛张易之兄弟,沈佺期因谄事张易之,坐流州(今越南荣市)。遇赦,量移台州录事参军。后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玄宗开元初卒。两《唐书》有传。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二人俱以律诗见称,时号“沈宋”。独孤及《皇甫公集序》云:“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亦云:“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自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沈、宋对律诗的贡献,就是在总结前人和时人创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使律诗在形式上定型化,使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这主要表现在声律理论的精切化和律诗创作的规范化上。可以说,近体诗的诗律规范,在沈、宋时代已基本完成,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沈、宋为御用文人,所作应制诗没有多大意义,写得好的,还是那些反映贬谪生活和抒发内心情思的作品。沈佺期现存诗约一百六十首,明人辑有《沈佺期集》行世。

杂诗

闻道黄龙戍 [1] ,频年不解兵 [2] 。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3] 。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4] 。 谁能将旗鼓 [5] ,一为取龙城 [6] ?

【解读】

杂诗,《文选》卷二十九云:“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原诗三首,此为第三首。据杂诗之演变与唐人风习,当为佺期早年所作。

原诗三首,都是写征人远戍、闺妇怨情的。而这首写得最为出色,委曲婉转地写出了闺中少妇和远戍良人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首联揭出闺怨之由,中间两联着力写两地相思,三、四用走马对,即景见情,描绘出一幅月下相思图:昔年闺里月,两人何等旖旎;今在汉家营,一人何等悲凉。月圆人不圆,“可怜”、“长在”,下得凄婉。闺里、汉营,同看一轮月,昔何喜而今何悲!二句字字写月,又字字见人,“最是唐人神境”。五、六两句,进一步申说,补足三、四句诗意。闺中少妇,远戍良人,昨聚今离。“今春意”、“昨夜情”,互文对举,含情无限,幽衷莫诉,娇怨之甚。尾联设问,点明主旨,表达了人们祈望和平团聚的美好心愿。前后照应,含蕴无穷。顾安誉为“千古闺情绝唱”(《唐律消夏录》),当不为过。

【注释】
[1][4]黄龙戍:指黄龙城,即末句所云“龙城”,又名和龙城、龙都,故址在今辽宁朝阳。原名柳城,前燕慕容皝在柳城北、龙山南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咸康七年(341),迁都龙城。后燕、北燕都曾以此为都。后魏置营州。隋大业初置辽西郡。唐初改营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柳城郡。其地西北接奚,北接契丹,经常发生战争。武后万岁通天中,契丹反,奚亦叛,曾为契丹攻陷。唐人诗中多以“龙城”代指敌人要地。
[2]频年:连年。解兵:罢兵,休兵。
[3]汉家营:即指唐军营,唐人习惯以汉代唐。
[4]良人:指远戍的丈夫。
[5]将:率领。旗鼓:代指军队。《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
[6][5]龙城:旧注指汉时龙城,匈奴祭天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但从高宗、武后当时军事形势和沈诗具体描写看,当为实指,即首句所云黄龙戍。原诗第二首即云:“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辽西:即龙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