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宋之问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3?),一名少连,字延清,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与沈佺期同为上元二年(675)进士。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召与杨炯在洛阳分直习艺馆。后任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中宗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参军。逃归洛阳,因告密有功,擢升鸿胪主簿,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后因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配徙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徙所。两《唐书》有传。宋之问人品不足取,但能诗,与沈佺期齐名。《新唐书•宋之问传》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沈、宋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律诗的发展,到了沈、宋,才真正进入自觉的阶段。正如赵翼所说的:“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于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瓯北诗话》卷十二)沈、宋并称,但各具千秋。胡应麟曰:“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诗薮•内编》卷四)现存诗二百余首,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行世。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 [1] ,传闻至此回 [2] 。
我行殊未已 [3]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4]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5] 。

【解读】

神龙元年(705),宋之问因谄附张易之,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此诗即为远赴贬所途经大庾岭北驿时作。大庾岭,五岭之一,又名梅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北驿,即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全诗抒写贬谪乡思,凄咽欲绝,妙在以景寓情,含蕴不尽。开头以雁拟人,雁南飞至大庾岭而止,待来春转暖即北归。可自己呢,却要度岭南行,愈行愈远。雁归而人不得归,人不如雁,情何以堪!结尾借梅寄情。大庾岭气候温暖,十月可见梅花。今睹庾岭之梅,犹见故乡之梅,不禁引人乡思。“应见”,而非实见,令人凄然。作者同时写的《度大庾岭》云:“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可谓糅合此诗首尾两联意象,而更沉痛。稍前写的《途中寒食》诗结尾云:“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与此诗尾联,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1]阳月:农历十月。《尔雅•释天》:“十月为阳。”
[2]“传闻”句:谓传说雁南飞至大庾岭而北回。
[3]未已:未尽,未完。
[4]瘴:指南方深山密林间湿热郁蒸致人疾病之气。
[5]陇头梅:相传南朝宋时,陆凯在江南寄梅花一枝与长安友人范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引《荆州记》)末二句暗用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