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或谓847、851、857、860生),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僖宗中和三年(883),在洛阳应举作成《秦妇吟》,一时传诵,人号“《秦妇吟》秀才”。屡试不第,流落江南达十年之久。昭宗乾宁元年(894),始登进士第,先后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光化三年(900),选杜甫、王维等一百五十人诗为《又玄集》。次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唐亡,劝王建称帝,国号蜀,以功拜相。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谥文靖,故世称“韦文靖”。生前由其弟韦蔼将其作品编成《浣花集》,世又称“韦浣花”。韦庄工诗,今存三百余首,多怀古伤时感旧之作,诗风清丽飘逸,感慨顿挫。韦庄尤善词,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存词五十多首,清简劲直而不浅露,笔直而情曲,辞达而感郁,对后世影响很大。

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 [1] ,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 [2] ,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 [3] ,故人殊未来[4] 。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5] 。

【解读】

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造。《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以诸侯落之。”即此。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韦庄《楚行吟》“章华台下草如烟”,陈子昂《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均指此。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韦端己年谱》定韦庄游鄂(湖北),在昭宗大顺元年(890)秋,并引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八月中秋月正圆”为证。此诗有“秋雁又南回”句,亦当为游鄂时作。

这是一首秋夜思乡诗,上四写秋夜之所见所闻,怨、哀、孤、残四字,写尽秋夜寄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与凄苦。下四写秋思,“韶华已逝可思,故人不来可思,乡书难寄可思。一个‘思’字分作三层写出,那么客思的无聊,即可想见。结句点出时节是秋,尤其可思”(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故俞陛云评曰:“此诗之佳处,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诗境浅说•甲编》)

【注释】
[1]瑟:一种弦乐器。清瑟:凄清的瑟音。遥夜:长夜。
[2]楚角:楚地的角声。
[3]云:语助词,无义。《左传•僖公十五年》:“岁云秋矣。”暮:晚,迟,此有衰意。芳草已暮:喻指年华已逝。
[4]故人:指夜思之人。殊:犹,还。
[5]乡书:家书。古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韦庄家在长安,秋雁南回而不北飞,故曰“不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