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秦韬玉


【作者简介】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东南)人,或据其诗谓故里在湖南。父为左军军将,因得出入大宦官田令孜之门,为交结宦官的“芳林十哲”之一。黄巢攻陷长安后,随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敕赐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判度支。尝为田令孜神策军判官。“韬玉少有词藻,工歌吟,恬和浏亮”,“每作,人必传诵”(《唐才子传》卷九)。存诗三十余首,都为七言,明人辑有《秦韬玉诗集》。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1] 。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2] 。
敢将十指夸针巧 [3] ,不把双眉斗画长 [4] 。
苦恨年年压金线 [5] ,为他人作嫁衣裳。

【解读】

《唐语林》卷七:“秦韬玉应进士举,出于单素,屡为有司所斥。”则此诗当为其早年未 官时作。

唐人写贫女诗很多。白居易《议婚》(一作《贫家女》)云:“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富家女易嫁”,“贫家女难嫁”。这首诗写的也是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但意义更进一层。诗借一个未嫁贫女的倾诉,揭露了世俗追逐时髦、以富贵取人的陋习,而自标高格,坚守情操,以精于女工自持,不以艳妆媚俗。但自己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换得的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含泪的控拆!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借贫女的不幸遭遇,倾诉了一切贫士不得志的悲苦情怀,感慨深沉而又托兴委婉,因而较其他贫女诗更为广泛流传,最为后人称赏。沈德潜曰:“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集》卷十六)俞陛云亦曰:“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丙编》)其“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演变为成语而传诸人口,可见影响之深远。

【注释】
[1]蓬门:犹柴门,指贫女之家。绮罗:丝织品,指富贵家妇女的服饰。拟:打算。良媒:善于说媒的人。李山甫《贫女》首联亦云:“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张碧《贫女》则云:“自是生寒门,良媒不相识。”意俱相近。
[2]风流:仪表,风采。高格调:格调高雅。共怜:大家都爱。俭:通“险”。俭梳妆:即险妆,意谓奇装异服,即所谓“时世妆”,最时髦的梳妆。《唐会要》卷三十一载:文宗大(太)和六年(832)六月,“又奏:妇人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并请禁断。其妆梳钗篦等,伏请勒依贞元中旧制”。《新唐书•车服志》亦载文宗即位,崇尚俭朴,下诏“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及吴越高头草履”。
[3]针:一作“纤”,一作“偏”。
[4]斗:比,争。画:画眉。
[5]苦恨:深恨。压金线:金线绣花,压是一种刺绣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