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卢挚(五首)


【作者简介】 卢挚(1243?—1315?),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历任河南路总管、集贤学士、江东道廉访使、翰林学士等。卢挚官位显达,学养深厚,在诗、词、曲、文方面均有成就,与姚燧齐名,时称“姚卢”。他的散曲风格清丽,元人贯云石评价为“近代疏斋媚妩,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阳春白雪序》)。

小令〔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 [1] ,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2] 。

【注释】

[1]三生:前生、今生、来生,属于佛教观念,三世可转生。唐传奇《甘泽谣·圆观》讲述了圆观转世与好友李源相认的故事,其中诗句为:“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2]篷窗:船窗。唐人郑谷《江上阻风》:“水天春暗暮寒浓,船闭篷窗细雨中。”

【评析】

题壁,是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文人出行,笔墨随身携带,偶有诗兴,就地取材,随意挥洒,能把转瞬即逝的灵感,化为优美的词句。尤其是人在旅途,诸多羁旅愁思无处排解,大笔一挥,题于寺庙、驿站墙壁甚至桥柱上。白居易和好友元稹,都有题壁的习惯,以至于白居易“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蓝桥驿见元九诗》)。

这首散曲,题在洞庭湖边鹿角庙的墙壁上。午夜梦醒,梦中又重演离别情境,清醒了才知道人在万里之外。卧于船上,从船篷的窗子向外看,雨停了,云散了,晴朗的夜空,明月在天,月光洒满湖面,徒然思念又有何用?倚着篷窗再睡一会儿吧,明天还要继续辛苦的旅程。

小令〔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梦中邯郸道 [3] ,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 [4] 。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5] 。

【注释】

[3]邯郸:战国时代赵国的首都,今属河北。

[4]山人:隐居在山中的人。

[5]晓霜:清晨的霜,比喻两鬓开始变白,如同薄薄的白霜。

【评析】

与邯郸相关的著名典故,一是邯郸学步,即《庄子》所载:燕国少年仰慕邯郸时尚,特地来学习邯郸人怎么走路,结果没学会,连自己原来怎么走的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这是个十足的笑话。另一个是黄粱美梦,即唐传奇《枕中记》所载:在邯郸道中的旅舍里,向往功名富贵的卢生有些犯困,道士吕翁就给了他一个青瓷枕,卢生睡着了。这时候,店家正在做黄粱饭。枕着青瓷枕的卢生做了一场美梦,娶美女、当大官、立大功,无所不能,人生的各种滋味都尝到了。一觉醒来,店家的黄粱饭还没熟呢。卢生深感人生虚幻,原来富贵通达不过是一场梦。

《宿邯郸驿》,就是感慨人生只为虚名奔忙。驿站是官方设置的,专供传递公文、公物,以及官吏们往来歇息的处所。诗人又一次投宿在邯郸驿,多年过去了,仍然在仕途上奔波,而没有如愿隐居在山中。并不是山中人要价高,而是官身不自由,必须要按照规定行事。

如此奔忙在邯郸道中,何尝不是在做一场富贵幻梦?可惜虽然像卢生那样投宿旅店,黄粱梦却不得醒来。有自嘲的觉悟,无抽身的力量,眼睁睁看着鬓毛变白,老了,仍然不能超脱。

小令〔双调〕沉醉东风--避暑

避炎君频移竹榻 [6] ,趁新凉懒裹乌纱 [7] 。柳影中,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 [8] 。会受用文章处士家 [9] ,午梦醒披襟散发。

【注释】

[6]炎君:炎热的太阳。

[7]乌纱:裹头发用的黑纱小帽,明代以后才成为官帽的通称。

[8]沉李浮瓜:冰水里沉浮着新鲜瓜果,供人享用,为古人消暑的方式之一。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9]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评析】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藏冰用冰,修筑严密的地下冰室,储存冬天采凿的冰块,以备后用。周代专门设有“凌人”,掌管有关冰的事务。秦以后相沿成为制度,每年藏冰、出冰的时候,都会举行相关的仪式。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入主中原,也承袭前代用冰制度。民间藏冰进一步普及,买卖冰块成为一门生意,以往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消暑方式,走入了普通人家。

没有功名的处士,家居生活一定清贫,但是也能美美地消夏。避开炎阳,在树荫浓处,支上竹榻。柳树影中,槐树阴下,敲碎冰块,制成冰水,把新鲜的瓜果梨桃浸泡其中。人躺在竹榻上,随用随取。如此惬意,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午觉醒来,散着衣襟,披着头发,看太阳又照过来了,再挪一下竹榻,继续享受悠长的午后清闲。

小令〔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雨过分畦种瓜 [10] ,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 [11] ,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注释】

[10]畦(qí):田地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间,每个区间就是畦。古代五十亩也称为一畦。

[11]田舍翁:年老的农夫。

【评析】

田园生活无非是忙些农事,雨下过趁着土地松软,赶紧种瓜;要是总不下雨呢,就得引水来灌溉了。碰到老农夫,大家聊聊庄稼的长势。闲下来,喝点自家酿的浊酒,没有金杯玉卮,随随便便的瓦盆就是好食器。劳力者不劳心,隐居田园,躬耕垄亩,虽然疲劳了身体,精神上却极为放松。醉意袭来,卧在高柳之下,

《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快活林酒店的对联是:“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在现实当中的不如意,似乎都可以躲在醉中排解。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 [12] ,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13] ,直吃的欠欠答答 [14]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释】

[12]那答:那边。

[13]村酒槽头榨:乡村里的酿酒方法,粮食发酵之后,放在槽头上压榨出酒液。

[14]欠欠答答:迷迷糊糊,形容喝醉酒的样子。

【评析】

元代时,无论城乡,酿酒风气兴盛,酒多而价廉,饮酒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消遣娱乐。其中发酵酒以谷物为原料,制作简单。原料发酵之后,再经过压榨,滤出浓郁的酒浆。在绿水青山畔、竹篱茅舍边,诗人尽情畅饮,醺醺然醉倒,小童仆见惯不惊,也不去劝止。任凭这白发诗人酒兴大发,把那菊花往头上乱插。

唐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其潇洒意态,正是这首散曲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