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鲜于必仁(五首)


【作者简介】 鲜于必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今天津蓟县)人,生卒年不详,为名士鲜于枢之子。他生于官宦家庭,却终身布衣,常寄情于山水间,漫游各地。

小令〔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

稻粱收,菰蒲秀 [1] 。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2]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3] ,下长空飞满沧洲 [4]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注释】

[1]菰(gū)蒲:水生植物菰和蒲。

[2]江影涵秋:秋景的影子,如山影、树影等,倒映在江水中。取自唐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3]云岫:云山,指天上的大朵云团。

[4]沧洲:水边的陆地。南朝齐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评析】

如果散曲的文人气息浓厚,那就是在向前代的诗文致敬,字里行间,跳跃着熟悉的语词。就像这首曲子当中,借鉴了“烟光凝而暮山紫”,“江涵秋影雁初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等名句……至于西风、斜阳,更是古典诗词中相当常见的意象,无须再多举例。因此,相似的语词,组合成全新的形式,又具有了新的意味。

小令〔中吕〕普天乐--远浦帆归

水云乡 [5] ,烟波荡。平洲古岸,远树孤庄。轻帆走蜃风 [6] ,柔橹闲鲸浪 [7] 。隐隐牙樯如屏障 [8] 。了吾生占断渔邦 [9] 。船头酒香,盘中蟹黄,烂醉何妨。

【注释】

[5]水云乡:水汽弥漫、云雾缭绕的地方,多指隐居之地,此处指水边的村庄。唐人贯休《赠景和尚院》:“窗虚花木气,衲挂水云乡。”

[6]蜃(shèn)风:水上的风。蜃:本义是蛤蜊。

[7]鲸浪:巨大的浪。

[8]牙樯:象牙装饰的桅杆,另一说是桅杆尖端如牙,此处代指船。唐人杜甫《秋兴八首》(其六):“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9]占断:全部占有。唐人徐凝《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评析】

居住在水乡人家,有酒有蟹,即使烂醉也无妨。“轻帆走蜃风,柔橹闲鲸浪”两句,表面上是表现风平浪静,实则暗喻远离了官场上的惊涛骇浪。诗人情愿一生都在此渔村居住,也毫无遗憾。

小令〔中吕〕普天乐--山市晴岚

似屏围 [10] ,如图画。依依村市,簇簇人家。小桥流水间,古木疏烟下。雾敛晴峰铜钲挂[11] ,闹腥风争买鱼虾。尘飞乱沙,云开断霞,网晒枯槎。

【注释】

[10]屏围:屏风。

[11]铜钲:铜锣,比喻太阳。出自宋人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评析】

村庄市场,闹闹嚷嚷,鱼虾腥气,众人还争抢着买。这一幕实在没有诗意。可是当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远处是四面屏风一样美丽的山,近处有小桥流水古树,更妙的是雾消散了,一轮太阳挂在山峰上,不是那么亮,甚至有些凉凉的,再加上那圆圆的形状,就像一面铜锣,似乎伸手敲敲能发出声音来。再看阳光映衬下的云霞、沙滩、晾晒的渔网,闹嚷嚷的人群,更为这画面增添了生趣。

小令〔中吕〕普天乐--渔村落照

楚云寒 [12] ,湘天暮 [13] 。斜阳影里,几个渔夫。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惊起沙鸥飞无数,倒晴光金缕扶疏 [14] 。鱼穿短蒲 [15] ,酒盈小壶,饮尽重沽。

【注释】

[12]楚云:楚国的云。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疆域,约在今湖南、湖北省。

[13]湘天:湘地的天空。湘为湘水流经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

[14]金缕扶疏:金色的光影飘摇。

[15]鱼穿短蒲:用短蒲草把打来的鱼穿上。

【评析】

依然是元曲里常见的图景,描绘出黄昏时分,渔夫归家,已经歇宿的沙鸥惊飞,返照的夕阳金光扶疏。一天的辛劳如何奖赏?打来的鱼正可做肴,满满一小壶酒,慢慢斟,慢慢饮。

小令〔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 [16] ,山色空蒙,林景玲珑 [17] 。桥俯危波 [18] ,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 [19] ,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 [20] ,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21] 。

【注释】

[16]都门:都城的大门。卢沟桥位于金代首都燕京(今北京)的西南郊外。鞭影摇红:马鞭在朝霞中挥动。

[17]玲珑:此处形容树林的景致可爱。

[18]危波:高高的水面。危:高。

[19]起宿霭千寻卧龙:从雾霭中腾起的千寻长的卧龙。宿霭:积存的雾霭。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

[20]掣流云万丈垂虹:万丈长的彩虹扯着云彩垂下来。掣:拉,拽。

[21]路杳疏钟:在路上隐约听到稀疏的钟声。

[22]蟾宫:月宫。

【评析】

卢沟桥原名“广利桥”,修建于金代,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石桥。建成后,“卢沟晓月”成为燕京八景之一。这首散曲,即赞美卢沟桥如卧龙、如垂虹,壮观无比。行人走在上面,远看如蚂蚁,好似走在月宫里。“步蟾宫”这个比喻,暗合了卢沟桥的著名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