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睢景臣(二首)


【作者简介】 睢景臣,生卒年不详。据天一阁本《录鬼簿》记载,景臣名舜臣,字嘉贤,后字景贤,又字嘉宾,江苏扬州人,后来移居杭州。他一生都没有入仕,只在书会才人之间生活。

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1] 。这差使不寻俗 [2] ,一壁厢纳草除根 [3] ,一边又要差夫 [4] ,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 [5] ,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 [6] ,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 [7] ,畅好是妆么大户 [8] 。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9] ,胡踢蹬吹笛擂鼓 [10]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 [11] ,匹头里几面旗舒 [12]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13] ,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14] ,一面旗鸡学舞[15] ,一面旗狗生双翅 [16] ,一面旗蛇缠胡芦 [17] 。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 [18] ,甜瓜苦瓜黄金镀 [19] 。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 [20] ,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21] 。这几个乔人物 [22] ,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 [23] ,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24] 。

〔四〕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 [25] 。车前八个天曹判 [26] ,车后若干递送夫 [27] 。更几个多娇女 [28] ,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 [29] ,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你须身姓刘,您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30]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31] ,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32] 。

〔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33]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 [34]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35] 。有甚胡突处 [36] ?明标着册历 [37] ,见放着文书 [38] 。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39] ;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40] 。只道刘三 [41] ,谁肯把你揪捽住 [42]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43] !

【注释】

[1]但有的差使:只要有差使,此处指所有摊派下来的差事。

[2]不寻俗:不同寻常,不一般。

[3]一壁厢:一边。纳草除根:交纳草料,还要把草根除掉。

[4]差(chāi)夫:出人力。

[5]銮(luán)舆(yú):皇帝的车驾。

[6]瓦台盘:盛酒的瓦坛。“台盘”合音是“坛”。这种修饰手法在本散曲中多见,如下文的“葫芦”(壶)、“胡阑”(环)、“曲连”(圈)等,单字变复语,能增加音韵上的美感。

[7]恰糨(jiàng)来:刚糨洗的。糨:糨洗,也作“浆洗”,古代常见的洗衣方法。为了让衣物平整端庄,在清洗完成之后,还要将衣服浸入淀粉或米汤制成的浆水中,再捞出抻平晾晒,衣服干燥后非常挺实。

[8]畅好是:真正是。妆么:假装什么。

[9]瞎王留:乡村人物的诨号。火:伙,一帮。乔男女:装模作样的家伙。

[10]胡踢蹬:胡乱。

[11]一颩(biāo):一队。

[12]匹头里:打头的,当头的。

[13]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环套一只玉兔,指皇帝仪仗队所打的月旗上的图案。白胡阑:白环。迎霜兔:月中玉兔,玉兔是月亮的象征。

[14]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红圈套一只乌鸦,指日旗图案。红曲连:红圈。毕月乌:蹩脚乌鸦,“毕月”合音“蹩”,跛脚的意思。三足乌是太阳的象征,此处是调侃日旗上的乌鸦图案。

[15]鸡学舞:指凤旗上的凤凰起舞。

[16]狗生双翅:指飞虎旗上的飞虎。

[17]蛇缠葫芦:指蟠龙旗上的蟠龙戏珠。

[18]银铮了斧:斧头镀了银,即钺斧。

[19]甜瓜苦瓜黄金镀:指金瓜锤。

[20]明晃晃马镫(dèng)枪尖上挑:即朝天镫,形状如倒转的马镫子。

[21]白雪雪鹅毛扇上铺:雪白的鹅毛做成的宫扇。

[22]乔人物:装模作样的家伙。

[23]器仗:仪仗器具。

[24]大作怪衣服:特别奇怪的衣服。

[25]黄罗伞柄天生曲:皇帝銮舆的车盖是黄色的,其形状如同一把大伞,伞柄弯曲。

[26]天曹判:天上官署里的判官,这里指皇帝的随从官员,调侃他们的样子庄重严肃。

[27]递送夫:指前后奔忙的侍从。

[28]多娇女:指妆束漂亮、面容娇美的宫女。

[29]猛可里:猛一下子,突然间。

[30]根脚:底细,根底。

[31]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本身做亭长,爱喝几杯酒。秦汉时,在乡村里每十里设一亭,十亭为一乡。亭长主管当地治安,同时管理停留此地的旅客。刘邦未发迹时,担任过泗水亭长。耽:沉迷。

[32]拽坝:拽耙,指帮助干农活儿。

[33]零支:零星地借。

[34]换田契强秤(chēng)了麻三秤(chèng):经手换田契的时候,强行勒索了三秤麻。

[35]斛(hú):古代量器的名称,也是计量单位,宋代以后一斛为五斗。

[36]胡突:糊涂。

[37]册历:记事本,账本。

[38]文书:这里指字据、契约。

[39]差(chāi)发内旋拨还:快从摊派的赋税中拨还。差发:赋税徭役。

[40]私准除:私下里扣除。

[41]刘三:刘邦排行第三,这里称刘三是对他的蔑称。

[42]揪捽(zuó)住:揪住,扯住。

[43]白什么:平白无故地。汉高祖:刘邦死后的庙号为“高祖”。这首散曲写他当了皇帝衣锦还乡的场景,当时的乡人不可能知道他死后的庙号,所以这里的说法“唤作汉高祖”不符合事实,是个漏洞。

【评析】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高祖还乡》是一篇奇作,“能够把流氓皇帝刘邦的无赖相,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曲曲传出”。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做亭长的时候,好酒好色,的确是流氓习气十足。可是历来没有直言批评者,唯有这篇散曲,嬉笑怒骂,把刘邦嘲笑了个底儿掉。

通过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的眼睛,把原本庄严肃穆的皇家仪仗队,扭曲夸张成可笑的形象。比如凤凰成了鸡,飞虎成了狗,金瓜锤居然是甜瓜苦瓜。如此一来,越严肃就越显得滑稽,种种礼仪讲究,都成了矫揉造作、假惺惺的演戏。这些还都是铺垫,真正的高潮是刘邦出场,乡亲一下子认出了这昔日的流氓,差点儿气破胸脯,一件件数落,把这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帝打回了原形,讽刺辛辣尖刻。

刘邦的确率众回过故乡沛县,在款待家乡父老的时候,当众作歌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谓自负而豪迈。刘邦回故乡的真实感受,和这首散曲中虚拟的乡人感受,相互对照,颇有喜剧性。

套数〔商角调〕黄莺儿--寓僧舍

秋色,秋色,几声悲怆,孤鸿出塞。满园林野火烘霞 [44] ,荷枯柳败。

〔踏莎行〕水馆烟中 [45] ,暮山云外,泊孤舟古渡侧。息风霾,净尘埃,宝刹清凉境界[46] 。僧相待,借眠何碍 [47] ?

〔垂丝钓〕风清月白,有感心酸不耐 [48] 。更触目凄凉,景物供将愁闷来 [49] 。月被云埋,风鸣在籁 [50] 。

〔应天长〕僧舍窄,蚊帐矮,独拥单衾,一宵如半载。旧恨新愁深似海。情缘在,人无奈,几般儿可怪 [51] 。

〔随煞〕促织絮恼情怀 [52] ,砧杵韵无聊赖 [53] 。檐马奢殿铎鸣 [54] ,疏雨滴西风煞 [55] ,能断送楚台云 [56] ,会禁持异乡客。

【注释】

[44]野火烘霞:野火赤焰,似乎烘烤着天上的云霞。此处指秋天树叶红如野火、云霞。

[45]水馆:临水而建的驿站或旅舍。

[46]宝刹清凉境界:寺庙里清净,没有烦杂干扰。宝刹:佛寺的美称。清凉境界:清净的佛国。唐人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

[47]借眠:借宿。

[48]有感心酸不耐:感触深,心中酸楚,难以忍受。

[49]景物供将愁闷来:景物优美,更增加人的愁闷。宋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50]风鸣在籁(lài):风吹孔穴,发出鸣响。《庄子·齐物论》讲述了人籁、地籁、天籁,其中地籁就是自然界中风吹拂大地的各种声音。

[51]几般儿可怪:好几样事儿都令人责怪,指下文的各种恼人声音。唐人韩偓《懒起》:“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

[52]絮恼:形容蟋蟀絮絮地鸣叫,令人烦恼。

[53]无聊赖:郁闷无聊。

[54]檐马奢殿铎(duó)鸣:佛殿空旷,屋檐下的铁马、风铃鸣响。

[55]西风煞:西风猛烈。

[56]楚台云:楚王梦中与神女在阳台云雨相会,此处指情爱美梦。

【评析】

本曲属于传统的羁旅愁思主题,不过这抒情的场所放在了僧舍。僧院原本是清净所在,心事重重的旅人,却并没有因此得到清净,反而在这月冷风清之夜,更添愁绪。西风挟冷雨劲吹,屋檐下铁马叮叮作响,让人连相思梦都做不成。

诗人选取了有特色的秋夜景物,以烘托人物的情绪,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一宵如半载”“旧恨新愁深似海”,这些口语化的修辞,夸张而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