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王元鼎(二首)


【作者简介】 王元鼎,约生活于至治、天历年间(1321—1330)。曾做过翰林学士。据夏庭芝《青楼集》记载,王元鼎善于嘲风弄月、怜香惜玉。又一说,王元鼎实为玉元鼎,祖上为西域人,后居家金陵(今江苏南京)。

小令〔正宫〕醉太平--寒食

珠帘外燕飞,乔木上莺啼,莺莺燕燕正寒食 [1] ,想人生有几。有花无酒难成配,无花有酒难成对。今日有花有酒有相识,不吃呵图甚的?

【注释】

[1]寒食:冬至之后第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一两天,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物,所以称“寒食”。冬至黑夜最长、白天最短,象征着阴极阳生,新一年的循环开始。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举行寒食禁火、清明迎新火的活动,也是同样辞旧迎新的意义。在民俗方面,被广泛认同的说法是,设立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的介子推。

【评析】

寒食是古代的重要节日,往往与清明合一,正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踏青郊游,欣赏春光。有花有酒,又有相识好友作伴,还想要什么呢?不如痛痛快快地吃喝,尽情享受眼前的快乐,莫要虚度每一天,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好日子呢?

这种貌似消极的观点,是元曲中特别常见的论调,以及时行乐对抗黑暗沉沦的社会。

声声啼乳鸦 [2] ,生叫破韶华 [3]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 [4] ,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注释】

[2]乳鸦:雏鸦。

[3]生:硬是,偏偏。

[4]鸳鸯瓦:成对的瓦。

【评析】

南宋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听春雨是实景,卖杏花是想象。这首元曲,相当于给这两句诗增添了更多的细节,而且将昨夜今晨的景致都实写了出来。

雏鸟出壳了,声声啼鸣,打破了宁静,赋予春天无限生机。润物无声的细雨,湿了沙堤,洗净了房瓦,悬挂秋千架的彩绳也半湿了。作者用字很有分寸,“润堤沙”“彩绳半湿”的描述,与“微雨”的特征相符合。一夜小雨,天亮了却是个好晴天,听到街头叫卖杏花的声音。卖杏花不是春雨当中的想象,而是雨过之后的实际情景。当然,也可能整首曲子所写的场景,都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只是为了这“春雨”“杏花”,而作出了一篇优美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