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周德清(四首)


【作者简介】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江西高安)人。家境贫寒,终生未出仕。元代著名的音韵学家、散曲家,精通音律,在广泛搜集、研究名家曲作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原音韵》一书。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称赞为:“故人皆谓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信哉,信哉!”

小令〔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1]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2] 。

【注释】

[1]淮山:淮水流域的山。淀:应为“靛”,青蓝色的颜料。

[2]塞鸿:塞外飞来的鸿雁。

【评析】

浔阳即今天江西的九江,位于长江边,故浔阳即景多为江景。全曲共七句,一句一景,分别写长江、淮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塞鸿,景物虽多,绝不凌乱,而是统摄在大幅的江景山水画中,是完整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句式的对仗方面,本曲也很有特点。白如练对青如靛,是色彩的和谐对比。疾如箭对飞如电,是动态的呼应。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则静中寓动,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这一组一组的对仗句,整整齐齐,结尾收为单句,看鸿雁排成一字飞来,使这幅千里江景图,既富有整饬美,又多了参差动感美。

小令〔中吕〕红绣鞋--郊行

茅店小斜挑草稕 [3] ,竹篱疏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 [4] ,问酒杏花村 [5] ,醉归来驴背稳。

【注释】

[3]草稕(zhǔn):乡野小店用作酒幌子的草帘。

[4]桃叶渡:渡口的美称,用东晋王献之送爱妾桃叶渡河的典故。

[5]问酒杏花村:出自唐人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评析】

此曲是一幅乡村小景,茅草屋顶的酒家风格简朴,又斜挂一草帘作酒幌,放眼看去,柴门竹篱,安静悠闲。忽然狗叫汪汪,打破了眼前的宁静,吓人一跳的同时,又令人感受到生活气息。诗人闲行信步,到了渡口,就学王献之题诗;想要喝酒,就学杜牧询问杏花村在何处。于是,诗人醉了。毛驴儿驮着醉意醺醺的诗人,稳稳地前行,诗人则在醉意里唱这首曲。

小令〔越调〕柳营曲--别友

一叶身 [6] ,二毛人 [7] ,功名壮怀犹未伸。夜雨论文,明月伤神,秋色淡离樽 [8] 。离东君桃李侯门 [9] ,过西风杨柳渔村 [10] 。酒船同棹月,诗担自挑云。君,孤雁不堪听!

【注释】

[6]一叶身:身如一片树叶,形容漂泊不定。

[7]二毛人:头发有黑有白,形容老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8]离樽:饯别的酒杯。

[9]离东君桃李侯门:语序应为东君离侯门桃李,指春天离去,桃李花凋零,隐喻朱门绣户衰败。

[10]过西风杨柳渔村:语序应为西风过渔村杨柳,指秋天到来,西风吹落杨柳,隐喻渔村萧条。

【评析】

送别友人,举离樽,唱骊歌,伤怀遭遇,借他人酒杯,浇胸中磊块。年纪已经老大,却功名无成,为生计四处漂泊,才离侯门又至渔村,一年岁月匆匆。有幸遇到知己朋友,一起谈诗论文,吟风弄月,可算是人生的些许慰藉,不料又要分别。来日旅途中,听到孤雁的叫声,一定更加伤神。一声“君”,叫得无奈又伤感。

小令〔双调〕蟾宫曲--别友

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 [11] ,做什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 [12] ,盐瓶儿又告消乏 [13]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注释】

[11]七件儿: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即下文所说的柴、油、米、酱、盐、茶、醋。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12]梦撒:没有,空。

[13]消乏:缺乏,少。

【评析】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不饱不暖时,就得把那寻花问柳的事儿放一放。这首小曲全是大实话,很适合普通人唱一嗓子自我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