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倪瓒(三首)


【作者简介】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沧浪漫士”“风月主人”“净名庵主”等,无锡(今属江苏)人。他多才多艺,诗书俱佳,又精通音律,山水画作成就尤其大。明人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将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元朝末年,他泛舟五湖间,自称“懒瓒”“倪迂”。《新元史》《明史》中均有传。

小令〔黄钟〕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1] 。鹧鸪啼处 [2] ,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 [3] ,何处飞来?

【注释】

[1]越王台: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所筑高台,规模宏伟,上有宫殿。后世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

[2]鹧鸪啼处:形容荒凉,只有鹧鸪啼叫。出自唐人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素影:指素洁的月亮。

【评析】

王侯霸业都成了过往,站在荒凉的越王台上,凭吊今古,只听到鹧鸪叫,看到草绿花开,不见一个英雄豪杰。永恒的是天上明月,照彻千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这多情的月亮,对人间依依不舍、含情凝视,诗人忍不住去问月:从何处飞来?这疑问的深层,是对生命短暂的叹息、对永恒时空的向往。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 [4] 。画屏云嶂 [5] ,池塘春草,无限销魂。旧家应在 [6] ,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注释】

[4]津:渡口。

[5]画屏云嶂:形容山势高耸入云,山景美如屏风。唐人张九龄《郡江南上别孙侍御》:“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

[6]旧家:从前。

【评析】

梦中回到当年,依然是青山入云,池塘春草,从前的风景没有变,井上梧桐,门外杨柳,一切都那么熟悉亲切。忽然渡口谁唱起渔歌,惊醒了舟中人,梦中的景象霎时消退,只看到眼前的情形,孤单单一个人,听雨打在篷窗上,看到岸上的江村几点灯火。由梦中的美好,跌入现实的凄凉,无限思乡感旧意溢于言间。

小令〔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 [7] ,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 [8] ,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注释】

[7]山人:山中隐士。

[8]刺谒(yè):拿着名刺求见。刺:名刺,名片,写有自己名字等相关信息的纸张。

【评析】

本曲有意模拟张鸣善的作品。张鸣善的作品留存不多,但其嬉笑怒骂的风格比较明显,尤其〔双调〕《水仙子·讥时》中“说英雄谁是英雄”一段,可能是本曲“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的写作缘起。

这首散曲的主题,仍是比较常见的感慨兴亡。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的更迭,与月亮的圆缺很相似。高大的秦汉宫阙,如今荒草茫茫。英雄何在?豪杰何在?风云叱咤终归于消亡,既然如此,何必再劳神费力?不如隐居山中,闲读诗书。窗前有松树荫、桂枝香,还有满地茂盛的野菜,山上飘飘的白云,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