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谦让第十九


“谦让”就是为人谦逊礼让,是儒家修身伦理的重要内容。只有谦逊礼让,才能获得他人的指正,“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进而提高自身的品德。君王位高权重,四海独尊,骄矜自傲之情往往油然而生。所以“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本篇记述了几则贞观君臣谦虚、恭谨的言行事迹。以李世民、李孝恭、李道宗等人的功高位重而能如此谦让自律,确实堪为后世楷模。太宗提倡克己谦让,鼓励臣子犯颜进谏,目的是为了在处理国政时少有过失。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1〕 。’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 〔2〕 。’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 〔3〕 ,谁肯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 〔4〕 ,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徵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5〕 。’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尧舜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注释】

(1〕“汝惟”四句:语出《尚书·虞书·大禹谟》。意谓你只要做到不矜持骄傲,天下就没有人敢和你争贤能;你只要做到不夸耀,天下就没有人敢和你争功劳。不伐,不自夸耀。

(2〕人道恶盈而好谦:语出《周易·谦卦》。意谓人们都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崇尚谦逊恭谨。

(3〕在身:自身。

(4〕卑:下。这里指在下面的民间情况。

(5〕“靡不”二句:语出《诗·大雅·荡》。意谓事情往往有始,但很难有终。

【译文】

贞观二年(628),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人们说做了皇帝的人就可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了,我却认为正应该自己保持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从前舜帝告诫禹说:‘你只要做到不矜持骄傲,天下就没有人敢和你争贤能;你只要做到不夸耀,天下就没有人敢和你争功劳。’又见《周易》上说:‘人们都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崇尚谦逊恭谨。’大凡做皇帝的,如果自认为尊贵崇高,不保持谦逊恭谨的话,自身倘若有所过失,谁还肯冒犯威严直言谏奏呢?我想每说一句话,每办一件事,都必定要上畏苍天,下畏群臣。苍天在上却倾听着人世间的善恶,怎么能不畏惧呢?诸位公卿大臣都在看着我,怎么能不畏惧呢?如此考虑,经常谦逊恭谨、小心畏惧,还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和百姓的心愿啊!”

魏徵说:“古人说:‘事情往往有始,但很难有终。’希望陛下经常坚守这谦逊恭谨、小心畏惧的态度,一天比一天谨慎从事,那么国家社稷就会永远巩固,不会倾覆了。尧舜时代之所以太平,确实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1〕 。’何谓也?”
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2〕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 〔3〕 ,外须玄默 〔4〕 ,使深不可测,远不可知。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 〔5〕 。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 〔6〕 ,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 〔7〕 。’诚如卿言。”

【注释】

(1〕“以能”四句:语出《论语·泰伯》。意谓有才能的人向无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的像没有学问的一样,知识充实的像知识空虚的一样。

(2〕谦光:语出《周易·谦卦》。意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

(3〕蕴(yùn):蕴藏。指深藏而不露。

(4〕玄默:沉静不语。

(5〕“《易》称”二句:语出《周易·蒙卦》及《明夷卦》。意谓“要用蒙昧来自养正道”,“用明智来治理民众”。莅众,临于众上。指治理民众。

(6〕陵人:也作“凌人”,以势压人。

(7〕“劳谦”三句:语出《周易·谦卦》。意谓勤劳而谦虚的君子,有好结果,是吉利的。

【译文】

贞观三年(629),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说:“《论语》说:‘有才能的人向无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的像没有学问的一样,知识充实的像知识空虚的一样。’这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回答说:“圣人施行教化,是希望尊者谦逊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自己虽然有才能,也不骄傲自大,仍然要去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习他知道的事。自己的才艺虽很多,但还是怕懂得太少,仍然要去向才艺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以求得到更多的才艺。自己虽然有知识,但表现出来像没有知识一样;自己虽然很充实,但面容上显得却虚怀若谷。非但是百姓要这样,帝王的德行,也应当这样。帝王的内心里蕴藏着神明大智,但外表仍须保持沉默,使人感到深不可测,远不可知。所以《周易》说,‘要用蒙昧来自养正道’,‘用明智来治理民众’。如果身居最尊贵的地位,还炫耀自己的聪明,倚仗才能盛气凌人,掩饰过错,拒绝纳谏,那么上下的情况就会隔绝,君臣之道就会背离。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没有一个不是由这种情况引起的。”

太宗说:“《周易》说:‘勤劳而谦虚的君子,有好的结果,是吉利的。’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