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注视着日本的这种政治形势,深感忧虑。格鲁身材高大,非常威严,有着灰色的头发和令人惊叹的、浓密的眉毛。像一个典型的波士顿人一样,格鲁在葛立顿读完预备中学后去了哈佛大学,在这两所学校中他结识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时罗斯福比格鲁低两届。格鲁是一位高尔夫球爱好者,他曾经与到日本访问的演员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在一天打进过36洞--还是在一个下雨天。格鲁还曾同来访的棒球明星巴贝·茹斯和利恩·奥朵尔打过一圈高尔夫球,从此格鲁也喜欢上了热衷高尔夫球和棒球的日本人。
格鲁也是一位严肃、有经验和老练的外交官。他对日本非常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从小在日本长大,精通日语。"无论结果怎样,"格鲁在日记中写道,"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日本军方明显操纵着政府,没有他们的准许,政府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
格鲁在1932年被任命为驻日大使。1934年他警告华盛顿,日本已经为东亚的未来做好了规划。"当日本人宣称日本是东亚稳定的因素和和平的保障时,他们头脑中想的却是日本强权下的和平,"他这样认为,下一步,将是"彻底的政治控制"。
"全国都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气氛,"格鲁总结说,"那将导致政府走向极端的形式,最后是整个国家的自杀。"
格鲁的观点未必完全符合事实,但是,他看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1937年7月7日,一支脱离演习的日本军队在北京附近同中国军队遭遇了(事实上是日军蓄谋已久的一次军事挑衅行动),那儿有一座很古老的桥,名叫芦沟桥。在那儿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并有一些士兵伤亡。这给领导关东军的原健治少将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去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当时关东军已经渗透进中国北方的许多地区,去保护所谓日本的商业利益。
日本人所称的"中国事件"爆发后不久就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更多的士兵被海运到中国去增援板垣的军事实力。随之而来的日本陆军和海军的战斗机、现代化的轰炸机摧毁了毫无设防的中国城市。一个接着一个,北京、天津、上海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装备落后的中国人,在51岁的蒋介石总司令的领导下,经过一些大会战之后撤退了,同时丧失了10万人的生命。
蒋介石的撤退使他的军队损失不大,但是这也导致把大片的国土暴露在日军的铁蹄之下。在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日军开进了不设防的南京城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约20000青年男子被赶出城外,他们或者被当做刺刀训练的靶子,或者被机枪扫射,或者被用汽油浸泡然后放火焚烧。约有20000名妇女和青年女子被强奸、杀害或者毁伤。其余数千名市民被枪杀或遭到抢劫。在这次被称为"南京大屠杀"的事件中,有多达40000名的中国人被杀害。*
很明显,那些声称要将日本的"复兴"带给亚洲的日本军官们,企图通过大屠杀来恐吓中国人。这种企图失败了。蒋介石拒绝同东京谈判;1938年10月,他撤退到中国广阔的内地,将首都从汉口迁移到重庆。在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支持下--此时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蒋介石坚持保住了他的防御设施并拒绝投降。
日本试图说服蒋介石,同时也展开了长期的进攻。但是中国具有广阔的领土,军队只能依靠很少的乡村泥路来维持供给,这似乎要吞噬掉上百万的装备先进的日本军队。东京政府发现,日本在中国陷入得越深,它同西方的冲突也就越尖锐,特别是美国,当时它正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37年10月,罗斯福总统发表谈话,谴责日本的侵略。一位重要的日本领导人,松冈洋右,不久后成为日本的外相,讽刺说:"日本是正在扩展,某些国家在扩展期间不是也曾经在他的邻居那儿遭遇过失败吗?问一下美国的印第安人或者墨西哥人,过去他们是如何令人痛苦地折磨年轻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