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邻近与安徽、河南、山东三省交界之处。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华夏九州之一,迄今已历6000多年,相传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国,故名彭城;又传此地为禹时伯益后裔居地,称“徐方”、“徐国”,为东夷族一支,名徐夷,徐州之名即源于此地。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据《左传.成公18年》记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宋国、楚国,秦时为彭城县。秦汉之际,楚怀王、西楚霸王项羽都曾建都彭城。西楚霸王项羽代表了吞秦衔汉时期中国的一段历史。其后期的楚汉相争,是中国汉文化起源及形成的重要阶段。历史上的项羽虽然兵败自杀身亡,却仍以拔山盖世的英勇气概,被后世赞誉为英雄人物。
徐州戏马台是西楚霸王鼎盛时期建都的遗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游人登上戏马台自然会联想起项羽叱咤风云的盖世伟绩和霸王别姬的悲壮故事。千百年来古台建筑屡废屡建。古迹重修,身临其境依然能使游人回味于人去台空,雄风犹在的沉思之中。“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东汉为彭城国。三国魏明帝时,始称徐州。明洪武年间,改武安州为徐州直隶州,复建旧城。清代徐州为直隶州。清雍正11年(1733),升徐州为府。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孺、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东襟黄海、背靠中原、南濒江淮、北扼齐鲁,因地处南北要冲,有“南国重镇,北门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往往“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大彭国彭伯益与西河武观在彭城兵戎相见开始,到楚汉相争、三国交兵,再到抗日战争中的徐州会战,发生在徐州规模较大的战役有400余起,其较大规模的战争也达200多起。真可谓:“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丰富的战争实践造就了丰厚的战争文化,产生了大量的军事家和经典战例,使徐州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培育出一批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历史上出自徐州或徐州籍的开国皇帝有汉高祖刘邦、南朝宋武帝刘裕等10位之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王侯将相不可胜数,故有“龙吟虎啸帝王州”之称。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30年代末,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受到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残酷蹂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徐州这个古老而英雄的城市,再次成为军事家的舞台。当时的徐州位于华北与华中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从黄海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会,大运河也在附近穿过,有向四面转用兵力的交通条件。中国军队如果控制徐州,一方面可截断津浦路,将华北、华中两地的日军隔绝;另一方面,可保持中国军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将日军阻于津浦路以东,屏障华中,确保郑州和平汉路,使武汉后方有充分的时间重新部署,有利于抗战的持久进行。而日军如果迅速占领了徐州,就可以将南北兵力会合,沿陇海路西进,直取郑州,并利用中州平坦的地形,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威力,沿平汉路南进,一举而下武汉。南京失守后,中国军队在战略上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武汉的重要屏障及前进基地,徐州势在必守。日军为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两战场,并进而切断陇海路,威胁平汉路侧方,以作为进攻武汉的准备,对徐州亦势在必得。
徐州,又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一群优秀儿女们浴血奋斗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见证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自平型关受挫后遭受到的更大一次惨败的可耻下场,见证了中国军队自全面抗战爆发后抗击日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但这是一场以数十万中华健儿的血肉之躯换来的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悲壮、伟大时刻。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当年的徐州,去感受那血雨腥风和惊心动魄的150多个日日夜夜。以此,使我们永远铭记共和国艰难的奋斗历程,缅怀为中华民族存亡而长眠那片土地之下的英烈们。